首 页 ┊信息公开法规 ┊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指南 ┊依申请公开 ┊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市政府 >> 工作动态 >> 统计公报

德兴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单位
德兴市人民政府 生成时间 2016-07-07 10:10: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索 引 号: E25000-405-2016-0009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个全”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0亿元(含德兴铜矿主业),比上年增长4.2%;其中,不含德兴铜矿主业生产总值115.03亿元(经上饶市统计局核定),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7.1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57.58亿元,增长8.7%。财政总收入33.1亿元,增长6.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2亿元,增长12.9%。外贸出口12654万美元,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8亿元,增长11.0%。

经济运行质量较高。剔除德兴铜矿主业因素,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8499元,比上年增长5.11%;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8.95:41:50.05。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8.78%,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11079元,增长6.38%,居上饶县市区第1位。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3.77亿元,增长10.3%.全市在岗职工(含德兴铜矿主业)平均工资59811元,增长2.48%,其中市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0486元,增长6.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1元,增长12.1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1元,增长9.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8元,增长10.94%。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5年度全省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先进县(市、区)”。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优势产业尚未形成。二是财税增收困难,受经济下行及铜价下跌等因素影响较大。三是工业经济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偏少,农业产业化规模小,旅游服务业产业仍处起步阶段,经济发展升级乏力,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四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尚需加强。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8.17亿元,增长4.84%。全年粮食总产量10.76万吨,下降0.66%,其中早稻产量2.4万吨,下降8.46%;一晚产量5.36万吨,增长7.24%。油料6066吨,下降11.33%;油菜籽4484吨,下降12.18%。水果1222吨,增长40.14%。生猪出栏11.38万头,增长1.25%;年末生猪存栏8.72万头,增长3.81%。肉类总产量1.11万吨,增长1.78%,其中猪肉产量9281吨,增长1.22%。家禽存笼73.18万羽,增长5.87%。水产品产量9978吨,增长3.20%。

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升格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红花油茶园、蔬菜产业园、花卉苗木园、中草药产业园和休闲观光园打造加快,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6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上饶市级16家,市本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全市专业合作社达到267家,可带动农户5万余户。市源森红花茶油有限公司茶籽、食用植物油、市宋氏葛业有限公司的葛根、仙葛莱野葛粉、仙葛莱野葛根、江西绿野山茶油有限公司食用植物油、油茶籽共7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案值事件,成为全省首批五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之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全市共安排各类涉农支出9.15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等,总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发放各种粮油作物种植补贴26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0万元,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竣工验收20座小(二)型水库,开工建设了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了防洪工程及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市)项目,积极做好农村山塘整治工程。建成各类水库112座。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资金3.1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52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28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7.87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4.4万千瓦特。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66个新农村建设点全年完成改水5178户、改厕4968户、改路62公里;安装路灯638盏,太阳能1549户,健身器材220件。乡村环境大为改善。五年累计筹措建设资金1.4亿元,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点346个,惠及村民8.4万人。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推动“镇村联动”建设,农村面貌日益改善。

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持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数50646人,下降1%,其中出省36845人,下降0.62%,占全部外出务工人数的72.75%,增加0.32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平稳。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3.77亿元(不含德兴铜矿主业,以下均同),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4.9亿元,增长14%。工业产品销售率累计98.9%。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9亿元,增长14.94%;利税总额5.01亿元,下降8.35%;利润总额2.23亿元,下降10.04%。全市工业总用电量20.61亿千瓦时,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5.55亿千瓦时,增长21.45%。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总数达88家。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23家,过5亿元7家,过10亿元2家。

园区平台加紧完善。全年园区共有投产企业10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净增12家总数达67家。园区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阶段,入孵企业创业中心、公共租赁住房等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9平方公里,江西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并落户德兴,黄金、硫化工产业集群被评为2015年度上饶市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全年举办4次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累计开(竣)工项目49个。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投资69.6亿元,增长40.2%。全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亿元,增长11.9%;实现利税4.9亿元,下降10.26%。银山矿业技改扩建、翔鹰航空零部件、盛嘉环保科技、德弘新材料等重点调度项目稳步推进,有色金属、黄金、硫化工、机械电子、健康、遮阳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75.7%。

工业产品有增有减。全年产铜精矿含铜16.54万吨,下降0.2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德兴铜矿主业,下同)铅金属含量1967吨,下降4.88%;独立金矿黄金4279.8千克,增长22.44%;胶合板6.7万立方米,增长3.08%;食品添加剂18046吨,下降0.77%;精制食用植物油4486.6吨,增长5.5%;硫酸52.58万吨,增长11.08%;化学药品原药976.3吨,增长7.65%;水泥23.55万吨,增长9.11%。软饮料5989吨,增长313.32%;碳化钙6.04吨,增长24.48%;中成药824.7吨,增长29.22%;钢结构7095吨,增长12.85%。

建筑业运行稳定。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16.1%。8家具有资质等级并纳入统计笼子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3.72亿元,增长1.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4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4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增长19.99%。按经济类型分,其中:国有投资43.27亿元,增长28.4%;非国有投资88.73亿元,增长17.6%。非国有投资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7.22%。按产业结构分,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完成6.6亿元、69.6亿元和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40.2%和7.6%。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增长40.2%,工业性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3%。

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全市145个在建项目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47个,比上年增加4个。德兴铜矿5号尾矿库、翔鹰航空零部件制造及无人机项目、铜都国际窗帘大市场建设项目、潭埠500千伏输变电重点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京福高铁顺利开通运行,高铁德兴站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德兴不通铁路客运的历史。高铁德兴站配套基础设施主体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九景衢铁路德兴段、九景衢铁路新岗山站综合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德上高速至高铁德兴站连接线项目基本完工。新东线、祝梧公路、万岁泉路建成通车,建成107公里自然村公路,完成10座危桥改造。

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额56103万元,同比下降0.28%,其中:住宅完成投资额38545万元,增长2.77%;商品房施工面积完成325462平方米,增长4.47%,其中新开工面积157201平方米,增长137.97%。出台购房补贴政策之后,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上升。全年累计销售11.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8%;商品房销售额53167万元,增长0.79%;商品房住宅销售套数754套,增长3.5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热点不断。试点建设“互联网+农村”服务站,打造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以建材商贸城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香屯、万村、张村、昄大电商服务站投入运营。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43.12亿元,增长12.9%,其中限额以上7.97亿元,增长37.6%;限额以下35.15亿元,增长7.2%。

个私经济发展迅速。新增私营企业440家,总数达2003家;注册资本金105.97亿元,新增31.35亿元。个体工商户18533户,注册资金达15.46亿元。

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三高三铁”的区域性交通优势初步显现。江西矿冶博物馆、银鹿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主碑广场、大茅山双溪游客中心等旅游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凤凰湖景区成功创评国家3A级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7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14亿元。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利用省外5000万元项目实际进资35.29亿元,增长17.37%;实际利用外资3950万美元,增长11.02%。外贸出口12654万美元,增长12.7%。

六、交通、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增速平稳。全年客运量411万人,增长12.29%。旅客周转量37270万人公里,增长15.82%。货运量398万吨,增长9%;货物周转量38216万吨公里,增长11.86%。

邮电通讯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178万元,增长4.48%。移动电话用户24.24万户,增长2.62%。互联网用户61898户,增长24.99%。全市手机普及率达72.3部/百人,提高1.6部/百人。固定电话5.1万部,下降0.39%。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中有增。全市财政总收入33.1亿元,比上年增收2.1亿元,增长6.7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3亿元,增收3.2亿元,增长13.10%。其中:国税完成6.93元,下降19.94%;地税完成14.28亿元,增长11.00%;财政完成11.9亿元,增长25.40%。

全市财政累计支出60.33亿元,较上年增支21.55亿元,增长5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1亿元,同比增支5.11亿元,增长15.5%。坚持以保障民生为重点,民生保障类支出持续增加。全市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农林水等方面的支出达到28.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6%,较上年增长16.5%。其中:教育支出累计5.39亿元,增长1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6亿元,增长7.4%;城乡社区支出6.59亿元,增长67.6%;农林水支出9.15亿元,增长16.3%。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22.46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增长4.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8.39亿元,比年初增加7.67亿元,增长9.56%;各项贷款余额71.9亿元,比年初增加7.67亿元,增长10.3%。金融机构存贷比58.72%,比上年提高3.22个百分点。

保险收入基本稳定。全市主要保险机构实现各类保费收入1.95亿元,其中财产险1.10亿元,人寿险0.85亿元。财产险赔款支出5432.76万元。

八、教育、文化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全年共投入校建资金4400余万元。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工程。投入教育技术装备资金233万元用于为学校配备电脑、图书、教学仪器、实验室器材等设施设备。全市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补助金、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前贫困生助学金等共计1182.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320人次。全市共有中小学校69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52所。在校学生44940人,其中:中学生15324人,小学生29616人。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100%。幼儿园达标率不断提升,全市有达标幼儿园95所,在园幼儿13932人。

教学质量不断改善。全市共有专任老师2784人,其中:拥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910人,其中女性264人。2015年高考再上新台阶,二本以上上线率32.5%,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入60余万元实施农村全民健身体育工程项目18个,配备健身器材100余件。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先后组织开展全市干部职工羽毛球赛、“财富广场杯”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双林杯”男子足球联赛、全市教职工篮球赛、全民健身日展演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积极选送运动员参加全国青运会,荣获铜牌一枚。组织参加江西省百县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运动会,荣获团体一等奖。

文化事业亮点频频。江西矿冶博物馆成功开馆,国内外游客超10万人次。精心策划了“走进高铁时代”、“闽赣皖主流媒体‘行走中国最美高铁线’-走进德兴”等大型采访活动,精心组织了“辉煌十二五、精彩看德兴”等大型图片展,着力推荐了“020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正风速递员”等工作亮点。开展群众文艺演出7场,送电影下乡1292场。免费艺术培训人数达2万余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全年刊播(发)外宣稿件1315篇,其中中央级媒体稿件33篇,省级媒体稿件210篇,上饶市市级媒体稿件1072篇。电视覆盖人口达33.67万人,电视覆盖率为98.89%。全市拥有市级图书馆1座,图书藏书8.29万册。

九、卫生、科技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卫计委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三大医院实施零差率销售,正式取消药品加成,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全市20.43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8.69%,民政、计生扶助对象参合率达100%。补偿17.15万人次,补偿费用为7512.57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为94.58%。继续开展和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尿毒症血透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拥有医疗机构(不含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26家,拥有注册执业医师616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2.06人。拥有病床1700张,每千人口病床5.69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3.82‰,妇女住院分娩率达100%。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专利申请受理量266件,专利授权量149件,成功申报了江西省知识产权富民强县项目。3项科技成果通过江西省科技厅和上饶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2项科技成果获上饶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技成果获上饶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产品列为省重点新产品计划。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一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三和金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5个项目获上级科技部门立项支持,争取资金481万元。对13家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发放奖励230万元。荣获“首批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江西矿冶博物馆被授予“2015—2019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一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院士工作站。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上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本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十、人口、民政

人口增长保持平稳。据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年平均常住人口为29.94万人,城市化率达56.1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另据公安户籍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33.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8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1.93‰,死亡率4.44‰,自然增长率7.49‰。全市计划生育出生符合率75.97%。

民政工作稳步发展。民生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纳入五保供养对象710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33.64万元,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为5403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387.87万元。全市有城镇居民5711人、农村居民8368人得到了政府最低保障救济,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补助金3715.73万元。城乡低保对象免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城乡有5321人次困难群众得到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251万元;全年为2228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经费1062.83万元;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资金464.1万元,倒房重建资金403.75万元。婚姻登记实行免费制度。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339对,协议离婚891对,办理收养登记22件。城乡居民遗体免费火化,全年为1071名免费对象家属发放遗体基本火化费91.06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力度不断加强。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优质水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350天,优良率为95.9%。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2类标准,交通干线噪声达到国家4类标准。严格项目准入,重点监管涉危企业,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年否决17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减排项目25个。排污费征收面达到95%以上,征收排污费2001万元。全年投资1.45亿元,施工工业污染治理项目4个。工业废水排放量3159.92万吨,工业废水处理量3247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17.77万吨。工业废水治理设施130套,工业废气排放量325.45亿立方米。荣获“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巩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成果,完成人工造林2.58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2877亩,重点实施了油茶示范基地和苗木花卉、覆盆子示范基地建设,新建油茶示范基地3000亩,新增各类苗木花卉基地2000亩。“两违”整治、城市环境卫生整治等“十大整治”活动成效显著,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82平方公里。新建了市民公园、教育园区、工业园区、凤凰湖景区绿化工程,改造提升了城区主干道绿化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荣获“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称号。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含德兴铜矿主业)18.38亿元,增长6.52%,其中国有单位12.89亿元,增长3.41%。全市全部在岗职工(含德兴铜矿主业)年平均工资59811元,增长2.48%,其中,国有职工年平均工资66761元,增长5.10%。市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486元,增长6.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1元,增长12.1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1元,增长9.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8元,增长10.94%,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高中免费教育、医疗保障均等化继续实施。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28.3亿元,增长16.46%。教育园区、市民公园、江西矿冶博物馆、全民健身馆、社会福利中心、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农村饮用水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建成1607套(户)。积极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劳规范动力市场。面向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153人,城镇就业率9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512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

养老、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公务员津贴补贴、事业人员绩效工资等标准得到提高。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3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社会养老支付率达100%,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100%。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力度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突破亿元大关,养老保险费征缴总额2.41亿元,征缴率达94.0%。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中共德兴市委、德兴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德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德兴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