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兴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6年1月31日在德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叶昆华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市经济发展呈稳中求进态势,完成了市人大会议批准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十二五”规划中期调整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主要指标基本完成。2015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含德兴铜矿主业),按可比价较上年增长9.8%,较2010年增长65.33%,其中一产10.3亿元,二产82.2亿元,三产57.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5%、3%和8.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7.98:60.16:31.86调整为6.87:54.8:38.33。财政总收入33.1亿元,较上年增长6.8%,较2010年增长88.8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73亿元,较上年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较上年增长12.9%,较2010年增长78.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较上年增长10.4%,较2010年增长107.08 %;外贸出口总额12741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3%,较2010年增长137.0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782元,较上年增长9.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8元,较上年增长10.94%,较2010年增长86.68%;城镇化率55.28,较上年提高0.58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等均控制在上级下达计划指标之内。
经济综合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十二五”期间,德兴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市、江西省园林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二)产业转型有效推进。工业方面,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87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9亿元,增长速度14.9%,利税总额5亿元。工业集聚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园区新签约入园企业31家(含光伏),新型产业园和硫化工产业园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投资10亿元新建小微企业创业园窗帘生产基地,合作组建了江西省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黄金产业全产业链的延伸发展,盛嘉环保科技、瑞麟复合材料、正跃塑料、铖翔彩印包装、裕佳纺织及窗帘基地等项目扎实推进。翔鹰航空仅用4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签约到投产,黄金产业集群和硫化工产业集群被评为2015年度上饶市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农业方面,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重点发展果蔬茶、绿色水稻、油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成功举办首届药食同源黄秋葵产业化发展研讨会和首届中国掌叶覆盆子产业发展论坛,“德兴覆盆子”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基祥”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市现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63家,其中上饶市级以上23家,德兴市级40家,带动农户5万余户,总产值突破20亿元。服务业方面,高起点编制了《德兴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提升旅游业发展,完成了银鹿森林公园、梧风洞迎宾馆、峡谷水景游步道、江西矿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出台《德兴市农家乐管理办法》和《农家乐优惠奖励办法》,鼓励农家乐经营户发展。启动实施了总投资近80亿元的以中国遮阳产业交易博览中心、建材商贸城、汽车城、现代物流园为载体的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出台了系列扶持措施,建成了德兴市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启动了“互联网+农村”服务站试点建设工程,香屯街道、万村乡、张村乡服务站点投入运营。
(三)投资平稳增长。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德兴铜矿主业及富家坞项目部投资)共有投资项目145个,累计完成投资 131.42亿元,同比增长 19.48 %。按经济类型分,其中:国有投资43.27 亿元,增长28.4%;非国有投资88.15 亿元,同比增长17.6 %。按产业结构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完成6.6亿元、69.6亿元和55.2亿元。其中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同比增长40.2%,工业性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 %。重点工程推进顺利,102个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7.4亿元,列入上饶市100个重大项目的6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计划的115.66%,全部实现竣工投产。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京福高铁顺利开通运行,“三高三铁”的区域性交通优势初步显现。德上高速至高铁德兴站连接线项目、高铁配套基础设施、铜都大道主路面改造等工程基本完工,新东线、祝梧公路建成通车,建成107公里自然村公路,完成10座危桥改造,潭埠500千伏输变电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九景衢铁路德兴段全线和九景衢铁路新岗山站配套基础设施相继开工。
(四)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积极申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力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2.6万亩,占计划的103.7%,封山育林1.2万亩,森林抚育8.3万亩,森林覆盖率依旧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完成市民广场,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绿地率超过44.73%。注重源头防范,强化环保监管,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对不符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限制要求的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否决;坚持实施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等林业生态工程,确保新建矿山采矿用地土地复垦率不低于85%,历史遗留矿山破坏土地复垦率不低于5%;积极开展酸性水库、清污分流、污水治理等工程,使选矿回水复用率高达82%以上,废水排放量减少近300万吨。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对洎水河、乐安河等6大水系保护和整治力度,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性工程,确保全市空气、地表水质量达标。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市9个乡镇建立了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共建垃圾池1435个,简易焚烧炉13个,简易焚烧池20个,配置垃圾运输车辆51辆。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到全市“十大整治”,安排财政预算755万元农村垃圾治理专项经费,新建香屯街道压缩中转站,预计年底建成使用;新建村庄简易焚烧炉10座,添置垃圾板车200辆,公共垃圾桶700只,户家垃圾桶5000只,同时按照30户以上自然村庄配备保洁员原则和每50户左右配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943人,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加快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等“三单一网”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职责权限,承接上级下放审批权限18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做好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市、乡、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在上饶市乡镇中率先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成了卫计委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整合组建工作,不动产登记局正式挂牌。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推进,完成8亿元企业地方债发行。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正在稳步推进中。
(六)民生事业务实发展。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领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加大。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建设工作,高考上线率优于往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市中医院整体搬迁、胜春医院整体搬迁、田氏医院医养结合、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和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纵深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民生工程,启动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均衡化建设试点工作,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文化产业进入上饶第一方阵,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顺利,江西矿冶博物馆顺利开馆;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抓好城乡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8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8.7%,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53人,城镇就业率95%,新增小额贷款发放1.2亿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607套(户)。
2015年是我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一年。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期末的1.7倍,全市财政总收入是“十一五”期末的1.8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一五”期末的1.78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总额都实现了翻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86倍,城镇化率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回顾过去,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好企业、大项目引进困难。投资形势不容乐观,重大项目投资、工业性项目投资总量增长乏力。工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改善,全市工业增长主要依赖有色金属类产品拉动的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收不抵支状况日益加剧。
二、关于“十三五”规划及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1、关于《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根据《中共德兴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力争迈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的总目标,主动对接江浙沪闽,积极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始终保持转型升级定力,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深刻把握三个关系(静态和动态的关系、认识和行动的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着力打造四个城市(转型升级“样板”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健康产业“先行”城市、大众创业“试验”城市),强力实施五大战略(动能催生战略、产业振兴战略、城乡协同战略、环境提升战略、扶贫攻坚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德兴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二)发展目标
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总体部署,紧紧围绕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力争迈入全国百强县(市)的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接江浙沪闽,积极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放大高铁效应,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皖江经济带通往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与中转站,成为四省交界的重要节点城市。实现 “转型升级样板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健康产业先行城市、大众创业试验城市”的建设目标。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建设美丽德兴,加快绿色崛起,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确保到2020年,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45亿元、60亿元、220亿元和75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2017年提前实现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2018年实现人均GDP1万美元;力争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31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基本跨入全国百强县,建成发展后劲足、经济实力强的德兴。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51.5∶43;工业化率提高到50%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4%;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就业持续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7万人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9%和10%以上,分别超过4.12万元和1.9万元;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完成省下达任务。
——深化改革不断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显现,政府行政效率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参与国内外合作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基本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86万人,人均预期寿命74.5岁,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5,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张,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45张。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经济增长、人口布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更趋协调。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森林蓄积量达1180万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06万亩;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下达任务。
(二)主要措施
我市“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措施有八项,具体是:着力创新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低碳环保,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推进城乡统筹,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增强支撑能力,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增进人民福祉;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综合软实力;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2、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2016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含德兴铜矿主业),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一产10.8亿元,二产90.4亿元,三产63.8亿元,分别增长5%、10%和11%;财政总收入36亿元,增长8.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4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0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亿元,增长10%;外贸出口额13378万美元,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26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3,增长10%;城镇化率达56.28,增长一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电耗、水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物价指数均控制在上级下达计划之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紧抓项目建设,在投资拉动上有新进展。继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进重点项目,2016年共收集重点项目109个,比2015年多增加项目7个,总投资293.6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共51个,总投资139.64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41.86亿元;农业项目共6个,总投资4.06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1.49亿元;民生项目18个,总投资12.96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7.23亿元;城建项目12个,总投资30.91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8.82亿元;交通项目6个,总投资9.22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1.75亿元;旅游项目11个,总投资53.36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8.69亿元;服务业项目5个,总投资28.4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11.8亿元;前期项目2个,总投资15.05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采取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方式,确保各项建设项目如期开工,继续实行月报制和季度分析制,加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抓好德兴铜矿五号尾矿库、祝家移民搬迁、九景衢铁路德兴新岗山站配套设施和公路、高铁站至三清山连接线、泗洲至花桥公路、建材商贸城、翔鹰航空零部件及无人机制造、凤凰湖二期环湖公路延伸段、遮阳产业交易博览中心、泓德新能源、品汉有机硅、展欧药业、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聚远大道延伸段等项目建设。加大力度跟踪对接精工能源100MW地面光伏电站、光林结合等项目,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做好项目落实要素保障,做好已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落地工作,努力突破用地和资金等瓶颈,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上饶市重点计划盘子,获取上级土地指标。围绕中央确定的投资方向,及时掌握最新投资动态,做好申报和相关附件准备,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努力获得国家、省、市更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专项建设债券机遇,优选一批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拓宽融资渠道,挖掘提升金融服务项目功能,深化银项对接、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二)、聚焦供给侧改革,在产业升级上有新跨越。着力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建设,理顺德兴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做好二次调园扩区工作。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推进关联产业与企业集聚,发挥好园区的产业支撑作用,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强磁场和推动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加快工业产业集聚,重点培育有色金属、黄金、硫化工、机械电子、健康等主导产业和遮阳特色产业,力争打造1-2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切实抓好银山矿业井下8000吨/日深部扩产改造、盛嘉环保科技、金德铅业铅冶炼及副产品加工、江西黄金年产金精矿含金13吨、黄金冶炼20吨、黄金加工10吨、万顺化工、德弘新材料、品汉有机硅、九邦化工、翔鹰航空零部件制造及无人机、德铜铸造、维东山设备、立达机械制造、百勤集团、源森红花茶油、天海药业、合诚娱乐设备年产40万台麻将机整机等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整合全国的遮阳产业优势资源,积极争取“互联网+窗帘产业”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市),促进乡友回乡办企业,形成集聚引领效应,力争将德兴打造成“中国德兴-国际遮阳产业城”。关注三农工作,打造农业品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向“三农”聚集。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抓手,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重点培育油茶、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食品深加工五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百勤集团、东东科技、天海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路子,提升经营水平。力争新增上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农民合作社30家以上。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体验农业,全面建成源森红花油茶观光示范园、东东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荣兴苗木科技观光园、天海集团百草园项目,推进双溪农业养生国际文化中心农业综合体项目。积极申报“中国掌叶覆盆子之乡”和棘胸蛙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德兴红花油茶、覆盆子、黄秋葵、铁皮石斛等农业特色品牌,谋划建成中药材产业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种猪标准化示范园等基地。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抓三产促活力,提升消费层次。着力发展旅游经济,立足德兴文化底蕴,通过整合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德文化、矿冶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的内涵融入到各个景区(点),围绕“绝景在三清,养生在德兴”的旅游发展定位,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养生休闲、观光度假、文化体验”特色旅游业,着力提升我市旅游品质。积极融入“三清山-德兴(港首)-婺源国际生态旅游先导区发展战略,重点推动大茅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港首旅游服务区等10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强高铁沿线城市和景区联动合作,着力把德兴打造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养生休闲中心城市。努力做活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特色,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筹备举办中国遮阳产业博览会、中国铜文化博览会。依托“高铁高速”沿线节点带来的优势,重点抓好新岗山、龙头山集散中心和新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建设物流中心。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护理、旅游等产业互动发展,在我市建设一到两个高端养老养生服务中心。以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为目标,以有色金属、机械电子、食品医药、遮阳、旅游等优势行业为重点,做大电子商务。顺应时代发展,加快制定实施我市推进“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推动互联网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融合。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全面建设“互联网+农村”农村淘宝服务站,力争将德兴农村淘宝3.0版本打造成全省的标竿。稳步推进金融事业发展,全力做好农商行和蓝海村镇银行筹建工作。
(三)重抓城乡统筹,在城镇化建设上有新举措。优化城乡规划,探索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新城区建设立足形象,积极推进南门路网、幸福家园连接线、聚远大道延伸段、大茅山大道(二期)等项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推进新城区商业行政中心建设,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迅速集聚新区人气,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新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启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等新建项目,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建设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完善新城区配套功能。老城区改造立足出精品,新建大型停车场,完善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城镇建设立足出特色,充分结合各乡镇(街道)区位优势,资源特色,进一步完善镇村发展规划,培育特色集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香屯工业园区及新营服务业集聚区为两翼,形成“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结构,突出重点发展龙头山、新岗山两个功能性城镇。继续深入实施镇村联动,打造美丽乡村。
(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江浙沪、闽东南地区的对接,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加强与友好城市、周边地区、发达地区的交往合作,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策应国家实施的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积极跟进,主动融入,继续实施产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民企2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窗帘、复合材料、娱乐设备、硫化工等主导产业和旅游、新兴服务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资源综合利用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补齐产业链,吸引中小企业配套跟进。加强创新改善招商方式,推动商会招商、委托招商,扩大招商渠道,鼓励德兴籍人士返乡创业。2016年,力争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年内开工建设20个,引进省外资金35亿元。
(五)深化改革开放,在制度创新上有新作为。围绕解决我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进一步突破我市关键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年内完成“三单一网”、“三证合一”改革,建设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全流程、并联式网上公开审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县以下机关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工作。加快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建立新型有效的公务用车制度,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养老、教育、文化、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先行先试。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创新投融资机制,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加快建立以市国有资产投资为龙头,以工业、旅游、和城市建设等集团为重点的多元化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优化融资结构,扩大融资规模,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投资模式,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在民生改善上有新成效。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认真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力争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左右。大力推进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抓好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改薄”工程,扎实推进教育体育项目建设,做好职业中专学校前期工作。优化城区医疗卫生网点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引进支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继续抓好中医院改造升级、胜春医院整体搬迁、田氏医院医养结合、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强化计生服务能力建设,认真做好人口工作。做好全省基本公共文化建设标准化和均衡化试点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启动银山古银矿遗址保护和利用。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和廉租房、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完成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核查整改工作,建立贫困户、贫困村精准台账,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贫困户信息管理网络。突出产业扶贫和行业扶贫,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加大健康养老扶持力度,鼓励支持老年公寓建设,促进养老工作社会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严把项目准入关口,铁心硬手抓好重点流域、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安全生产,重视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