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2月26日在德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叶昆华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积极克服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金属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各种困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系列调控政策,快节奏、高强度、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朝着建设全国百强县的目标迈进。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稳中有进,完成计划调整和上级下达任务。
(一)经济实力稳步攀升。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较上年增长9%,其中一产9.49亿元,二产80.43亿元,三产45.0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03:59.57:33.4;财政总收入28.02亿元,同比增长12.06%,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23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75%,实现了乡乡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4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同比增长13.5%;外贸出口总额10031万美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平纯收入9288元,同比增长11%;市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7213元,同比增长9%;城镇化率53.78,同比提高1.2%。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失业率和物价指数控制在上级下达计划指标之内。
(二)主攻工业收效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不含德兴铜矿主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3.6亿元,较上年增长3%;园区建设全面加速,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2个,银香东路工程、硫化工水渠工程等9个项目顺利竣工,共承接入园签约项目32个,立达精密制造、长兴钢化玻璃等15个产业项目顺利投产,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2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4.18亿元,工业利税4.24亿元。全年新增规上企业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8家;规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利税4.65亿元,工业用电量4.96亿千瓦时。全年利税过百万工业企业达54家,其中过千万元10家。地方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46.2%,较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三)农业生产再创佳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9.06万亩,粮食总产达11.26万吨。肉类总产10702吨,增长0.91%,水产品总产9234吨,增长2.15%。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总数达182家,合作社出资总额达3152万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9家,总数达5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新申报农产品商标26件,“德药”、“洪东东”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农业基础建设逐步加强,完成2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和1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启动花桥、昄大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农村重点污染区饮水安全专项治理项目,完成改造中低产田7000亩。“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2%。
(四)第三产业正在崛起。旅游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 “五区两园”重大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全年旅游接待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分别增长42.9%和34.6%。商贸流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全省县级单体面积最大的仓储配送中心,福泰商业广场正式开业。启动新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出台了全市服务业发展意见、完成了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集聚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推进铜都国际窗帘大市场、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报批,完成安置地征迁。个私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新增171家,总数达1174家,注册资本金21.6亿元。个体工商户13807户,资金数额达9.9亿元。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02亿元,增长17.16%,各项贷款余额58.56亿元,增长25.31%,存贷比为55.25%,较上年提高3.61个百分点。
(五)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全面落实领导挂点和部门负责项目工作责任制,启动实施15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29.5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15亿元。其中永达1+10、立达机械制造等2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竣工使用,瑞麟复合材料、泓德新能源生物柴油、万顺化工试剂硫酸等48个项目在建或即将试生产,德上高速至合福高铁德兴站公路建设、德兴火车站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17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新东线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合福高铁(德兴段)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自然村公路建设及改造有序进行。南门新区10KV开关站建设顺利完成,德兴总部经济大厦、银鹿森林公园主体工程完工,新人民医院正式投入使用。53个新农村示范点、85个农村清洁工程村点、4个乡镇街道镇村联动建设试点和四线通道沿线“穿衣戴帽”工程有序推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六)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各类投资主体行为,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政府投资体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国有企业、医药卫生和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开展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公务卡改革、“营改增”、财政资金产出和结果绩效评价工作。坚持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实际利用内资25.6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实际进资17.9亿元。引进境外资金3009万美元。跑项争资取得新进展,德兴市成功列入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年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资金8.2亿元。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2万人、工伤保险3.4万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0.75万人、生育保险1.72万人、失业保险2.9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9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26万人。扩大了城乡医疗救助人群,提高了医疗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对尿毒症血透、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特殊病种实行免费救治。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和“一托四”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天然气管网投产试运行。全年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1294套,完成农垦危旧房改造750套,林垦危房715套,农村危房改造1100套。稳步推进校车过度期管理,教育园区小学部和幼儿园投入使用,完成教师周转宿舍200套, 8个闲置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新建3所乡镇公办幼儿园,铺设中小学校塑胶运动场5个,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开课;新医改取得新突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12.74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 98.16%,落实医药费用控制措施,逐步推行基层卫生所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完成了绕二中心卫生院改造搬迁,启动7个村卫生所建设。公共文化建设日益完善,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开播市广播电台,村村通电视网络工程覆盖率达61.65%;全年申请科技专利33项、省级新产品2项,申请“863”计划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市化学需氧量削减 47.52吨、氨氮削减27.43吨、二氧化硫削减675.4吨、氮氧化物减排89.47吨,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如何快速做大经济总量,尤其是如何快速做大工业规模,引进优势企业,提高工业经济质量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二是财税持续大幅增收动力不足,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第三产业集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短时期内难以形成明显效应。四是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难题亟待破解。五是社会管理和民生工作仍有薄弱环节,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对于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及上饶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培育产业支撑,实现工业立市,建设美丽德兴,加快绿色崛起步伐,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切实做到壮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并重,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改革创新与和谐稳定并重,不断夯实建设全国百强县的基础,努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较上年增长11%;财政总收入31.66亿元,增长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25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4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亿元,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10833万美元,增长8%;市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0934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95元,增长13%;城镇化率54.78%,提高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8‰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和物价指数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计划之内。
要完成上述目标,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改革创新,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紧扣“简政放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审批设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时效。全面落实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统筹推进卫生和计生机构改革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建设,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按时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和公务卡结算,抓好营改增试点,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债务管理。三是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受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六项权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逐步建立市、乡、村农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家庭、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是同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重点抓好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开发区调园扩区,探索建立赣浙产业园德兴园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适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推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建立和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和售电体制改革。
(二)突出投资拉动,努力做大经济总量。2014年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138个,总投资约314.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73个,总投资147.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3.6亿元;城建项目13个,总投资16.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8.1亿元;交通项目6个,总投资64.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1.7亿元;农口项目14个,总投资10.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1亿元;民生项目16个,总投资12.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8.3亿元;服务业项目16个,总投资63.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2亿元。安排开展前期工作项目6个。为此,一要强力推进。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班人马、一个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调度和管理,跟踪督查,问效问责。二要分类指导,攻坚克难。预备项目,尽快完成可研、立项、土地、环评、安评、能评、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为项目落地开工创造条件。开工项目,优化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前提下,快速推进。竣工项目,努力抓好达产达标。三要跑项争资。重点做好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优选包装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争取省级用地指标。四要抓好产业招商。搞好项目储备,主动对接大企业、大财团,积极开展驻点招商、网络招商和以商招商,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铁经济。
(三)突出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一是继续打造园区发展平台。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互动推进理念,规划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大幅提升园区吸附力和承载力,重点抓好园区支干道、土地平整、公租房、入孵企业创业中心、110千伏线路迁改、园区天然气管网、工业污水处理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培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围绕有色金属、黄金、硫氟化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及新兴产业等五大支柱,强龙头,延链条,促技改,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升产业发展层级。着力抓好富兰克年产6000吨高强度复合型材、万顺化工年产6万吨试剂硫酸2万吨制冷剂、展宏药业年产50T盐酸莫西沙星100T齐多夫定制剂、盛大金属年产10万吨电解锌及附产50吨金属铟、中泰电子年产5亿只智能传感器等18个重点续建项目;力促立达精密制造、怡帘窗饰、聚远光学、玲珑饰品、长兴钢化玻璃等13个项目年内达产达标;开工建设银山矿业井下8000吨/日深部扩产、裕佳纺织年产9000万米布匹、瑞麟科技年产5万吨新型复合材料及3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康德化工等23个重点项目。三是以优质服务积聚人气、聚集财气。建立健全快速审批、快捷办证(照)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资金、用水用电用气等难题,突破瓶颈制约,推动企业发展。2014年,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3亿元、利税6亿元。
(四)突出农业基础,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着力抓好高标准农田、灌区渠系整治、重点污染区农村饮水安全、2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盘石山等24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市区新营段、银山段和昄大乡、花桥镇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产业化基地规模,抓好覆盆子、蔬菜基地建设,完成新造6000亩高产优质油茶林、改造1.5万亩低产油茶林任务,争取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支持百勤集团、源森红花茶油、天海集团、年年新土特产、东东实业、德畅集团、荣兴苗木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全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5个,1家农业企业完成上市材料申报工作。三是力促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深化农民住房产权、土地流转、林权抵押改革,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乡镇村庄,合理安排乡镇建设资金,稳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重点抓好城郊村镇、乡镇集镇、交通沿线垃圾无害化处理,完成74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五)突出消费驱动,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养生度假、文化体验”定位,扎实推进“五区两园”建设,启动港首旅游服务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德兴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凤凰湖景区二期环湖公路、度假酒店和植物园、银鹿森林公园综合建设工程、国家矿山公园、三清山漂流、笔架山森林游步道、港首国际旅游度假区、大茅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和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大茅山风景名胜区争创4A级景区,银鹿森林公园和凤凰湖景区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年力争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二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着力打造福泰商业广场、南门铜文化商业街、和兴古街三大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中心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新型服务业,积极推进新营服务业集聚区、中央商务区建设,实施好汽车城、物流园、建材市场、副食品市场、遮阳产业市场建设项目。支持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发展总部经济。全年力争引进区域性物流企业2家以上,电子商务企业3家以上。三是奋力开拓农村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城市连锁店、超市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四是做活金融业。强化政银企合作,大力发展“三农”保险,筹建改造德兴农商行,引导小贷公司增资扩股改制,争取设立1家村镇银行。
(六)突出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积极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完善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事项,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二是完善功能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完成德兴总部经济大厦、文化演艺会展中心、教育园区和江西矿冶博物馆扫尾工程,启动市民公园、中央商务区商贸大厦、铜都旅游商品一条街、福泰家居城、外环路改造、外环路污水管网改造、城市规划馆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南门路网、天然气管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公安业务用房、德上高速至合福高铁火车站公路、合福高铁德兴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设施等项目,完成九景衢铁路德兴段土地和房屋征收任务。加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卫生保洁、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等市政管理,启动数字化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城市。三是实施镇村联动工程。严格农村建房管理,抓好泗洲、银城、花桥、张村镇村联动示范点建设,培育中心集镇,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实施“森林城市.绿色通道”工程,着力抓好公路、河流沿线荒山和城镇周边造林绿化。强化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力度,严格目标责任考核,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深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严厉打击非法水洗矿(砂)等违法行为,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推进乐安河、洎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企业治理,促进节能减排。加强土地管理,强化地灾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深入开展生态园区、生态乡村、生态县(区)创建活动。
(七)突出民生民利,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做好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基础文化设施提升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完成江西矿冶博物馆布展陈列,全力打造凤凰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矿山公园两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成城区医疗卫生网点整合,力争全市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做好计生政策调整衔接工作,提高计生工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生活标准;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成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关心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抓好856套“三区”居民搬迁安置房、300套廉租房建设,新开工256套公租房和2441套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泗洲镇祝家搬迁,年内完成德兴铜矿五号尾矿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工作及安置小区主体工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依法治市,实施“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积极化解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建立健全维稳工作责任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实现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我市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