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法规 ┊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指南 ┊依申请公开 ┊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市林业局?>>?其它信息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不妨试试这套方法

发布单位
市林业局 生成时间 2018-03-30 15:46:3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索 引 号: E25210-09-2018-0432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
?

小流域及沟系综合经营:在小班作业基础上,按照“流域设计、综合经营、自然优化、集中作业”的思路进行整体设计,突出森林经营的全面性和整体性,采取“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宜留则留”的灵活作业方式,使不同林分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森林都得到科学经营、合理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协同实现。


  更新及幼抚阶段 自幼苗成活至林分郁闭。此阶段主要通过割灌、折灌、扩穴、定株等措施促进幼苗幼树生长,尽快形成森林环境。

 
  形干阶段 林分郁闭至达到终高的1/2前。此阶段林分密度较大,树木个体在互利互助的竞争关系下开始高生长,主林层高度快速增长,进入形干阶段后要特别注意控制林内密度,促进树木高生长和优良干形。


 
  径级阶段 林分形干阶段完成至达到预期胸径前。此阶段开始选择目标树,形成森林优质个体骨架,并围绕目标树开展疏伐活动,调整树种结构,促进保留木径生长,增强森林稳定性。

 
  森林成熟与二次建群阶段 目标树达到目标胸径或达到规划目标实施终伐或退出培育重点并进行二次建群。此阶段是在目标树终伐前20年左右,开始关注林下更新,根据更新情况进行人工补植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二代林,保证森林可持续覆盖并缩短培育周期。
 
  中国绿色时报1月3日报道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什么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森林质量解释为“森林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所有功能与价值总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即基于具体林分特点、预期实现的功能和目标,实施精准化的经营方案和措施,综合提升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过程。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过程和手段,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森林经营的目标和结果。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方向定了,目标定了,路径选择十分重要。
  现状 差距也是潜力
  根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当前我国森林质量不高、人工林质量差、天然林低质化等突出问题普遍存在。全国森林面积中质量好的仅占19%,天然林中94%为经采伐或森林灾害后形成的次生林和过伐林,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仅为天然林的一半,全国现有中幼龄林面积1.06亿公顷,其中急需抚育的近5500万公顷。全国43%的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不足林地生产潜力的20%,仅有31%的森林生产潜力达到50%以上。
  与国际相比,我国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为欧美主要林业国家平均水平的52%,乔木林公顷年生长量远低于新西兰、德国、瑞士等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质量效益已经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林业发展的最大差距。
  以德国为例。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在立地条件、水热条件和树种结构等方面与德国不相上下,甚至在树种丰富度等方面还很有优势。然而,德国的森林面积仅为我国黑龙江省的56%,森林蓄积量却是黑龙江省的2倍有余,每公顷蓄积量和年生长量分别是黑龙江省的3.9倍和2.5倍。德国森林每年生产木材6000万立方米,实现木材自给并有出口,黑龙江省则几乎无林可采。
  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和提升森林质量。
  在日本,林业治山以尊重自然为根本、顺应自然为手段、修复和保护自然为目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植被恢复与山体治理相结合,实现标本兼治,稳定和增加林地资源、提高林分质量,使生态修复的效益最大化。
  日本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根据2012年公布的数据,日本森林面积25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森林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日本的森林蓄积量由1966年的18.87亿立方米增长到49.01亿立方米,50年增加了160%。
  来自国内的实践同样给出了佐证。199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业局开始在3个林场开展近自然经营。到2009年,3.8万公顷森林的年均生长量由每公顷3.15立方米提高到5.82立方米,平均蓄积量由每公顷100.3立方米提高到136.4立方米,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困难 实践尚缺方法
  森林经营是林业的永恒主题。我国在2005年以前,就有经营单位在科研机构、大学指导下零星开展森林经营实践。2005年,国家重点公益林中幼林抚育试点示范项目启动,开始小规模试点。2009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启动了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森林经营政府补贴机制正式建立。2010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在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等单位开展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方案编制试点。2016年,《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正式发布,以指导全国森林经营工作。
  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实践中不难看到,我国森林经营在理论体系、经营理念、技术标准及方法等方面仍存有不少争议,森林经营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森林经营少,实际经营效果不理想。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科信所)原所长陈绍志、研究员吴水荣和邬可义认为,经营单位遇到的比较普遍而又紧迫的问题是内在动力不足、新理念新技术缺乏、规划与方案无从落地。因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一个包括理念、规划、政策、管理、规程、标准、方案、技术等在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经营理念方面,目前的森林经营不是以全周期设计,缺乏经营的目标性,对经营后实现何种功能考虑不足。对具体林分的经营缺乏长期目标和规划,经营设计碎片化,用一次性抚育作业代替森林经营,甚至用单一的间伐、割灌措施代替抚育。
  在经营动力方面,经营主体总体上缺乏自身内在驱动力,部分经营单位还没有真正把森林经营作为职能职责,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符合科学规律的创新。
  在经营方案方面,多数情况下,经营单位没有或没有可落实到山头地块的森林经营方案,导致森林经营存在一定盲目性,也缺乏法律、行政方面必要的执行保障。
  在经营技术方面,人才队伍、标准规程、现地经验等严重不足,部分经营单位没有针对各经营类型设计具体经营措施,更没有开展现地标识,导致现地经营质量取决于外包工队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在此条件下开展大规模森林经营后果堪忧。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资源调查体系主要是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一类调查信息粗放,二类调查周期长、时效性差,均不利于经营管理者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经营计划。
  尝试 提供不同思路
  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科信所)联合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山西省中条林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业局等经营单位共同开展的关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技术集成与多目标管理的项目研究,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
  项目以森林可持续经营、近自然育林、多目标经营等相关理论为指导,聚焦认识森林生长过程与机理,集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的关键技术,通过组织与管理森林经营活动,科学编制经营单位级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方案,通过对森林经营规划进行模拟预测和优化管理,协调森林经营的多目标效益。
  项目探索建立森林经营新的概念体系,提出森林经营要从单一经营向多因素经营转变,从分类经营向多目标经营转变,从单过程经营向全周期经营转变,从而培育出目标明确、功能完备、质量优良、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技术方法上,该研究提出了包括主要树种典型林分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退化林修复经营技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等具体技术体系,已经国家林业局科技司验收认定为科研成果。
  主要树种典型林分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技术改变了过去以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划分经营的方法,将森林全经营周期划分为更新及幼抚阶段、形干阶段、径级阶段、森林成熟与二次建群阶段等4个阶段,界定每个阶段的经营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了栎类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红松林、云杉林和樟子松林等北方代表性的主要树种的典型林分质量提升经营技术体系,为开展水源涵养林经营、小流域景观经营、纯林目标树经营、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混交林多目标经营、苗材兼用林经营等提供了具体经营措施范例。
  天然次生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改变了过去按照树木起源(人工林或天然林)划分经营的方法,根据天然次生林树木起源的组成状态,将天然次生林分为乔林、中林和矮林,将天然次生林经营的最终目标确定为培育优质乔林或中林,通过对矮林的更新(重视天然更新)、近自然转化和培育,在林分持续覆盖的前提下,增加优种、优树占比,优化林分、林层结构,促进正向演替,提升森林的多种效益。
  退化林修复经营技术改变了过去单一重视“减法式”的间伐措施而忽视“加法式”的补植补造等具体经营技术,提出在不强烈改变森林生境和植被持续覆盖前提下,通过疏伐补植、人工诱导天然更新、渐进式树种置换等方法逐步提高森林质量,改变树种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性。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方案编制技术在资源本底调查方面突破了原有围绕蓄积总量的调查体系,更加强调森林质量与结构的调查指标,充分考虑全周期经营规划的需要,摒弃了单一过程、单一经营措施的做法,在科学准确的本底数据基础上,精准确定每个森林类型的林分现状、经营目标以及全周期经营计划,将经营期的各项经营措施落实到具体小班地块。
  应用 推广前景可期
  要确保经营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在现地经营实践中集成、示范、推广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以来,中国林科院科信所与德国弗莱堡大学合作,在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山西省中条林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业局等示范林场,结合各自特点分别总结其经营管理模式及典型林分经营技术措施,让经营措施看得见、摸得着,为更大范围的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范例。
  目前,相关项目已建立80余个典型林分类型经营技术示范片区,示范推广面积达140万亩,既包括针对人工林的以目标树为构架的全林经营作业体系,也有针对天然次生林的培育利用和转化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重要的示范价值。近年来,示范片区组织接待领导视察、国际交流、学习培训等5000多人次。
  2010年起,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科信所)联合德国弗莱堡大学全程指导并参与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森林经营活动,构建了以“目标树”为架构的人工林全林经营和天然次生林转化技术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小流域及沟系”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共指导完成20个3000亩以上的小流域及沟系的综合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面积80余万亩,成为全国林业系统现场培训和科研交流活动的样板基地。2010年-2015年的5年间,增加林木生长量15万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增加了38%和57%。
  2015年,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科信所)在山西省中条林局中村林场,创建了以油松水源涵养为主导的多目标森林经营模式,建立了20多个典型林分森林经营示范片区,初步建成油松水源涵养林多目标经营示范区。经营后的林分比未经营的林分亩蓄积生长量增加0.3立方米,全局61万亩经营过的林分每年蓄积增量达18.3万立方米。
  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凸显。
  以木兰林管局为例。2010年-2015年,林区减少主伐15万立方米,5年累计减少收入、增加支出1.5亿元,获得了6.6亿元的优质林木资产,实现了藏富于山、寓财于林的绿色发展。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
?
版权所有:中共德兴市委、德兴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德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德兴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工作办公室